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用生命诠释“鲁南精神”

2016-09-20 14:47:00庄红

当今社会,有多少企业面对改革艰难而等待观望,有多少人让急功近利的短视遮蔽了创新发展的眼光,又有多少人贪得无厌地追求经济利益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位沂蒙山区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57岁的生命历程中,却一次次竖起猎猎作响的改革大旗,攻坚克难,舍己为企,心系职工,直至最后倒在办公桌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一生诠释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企业家,如何做好一个共产党员?

他,就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赵志全(资料图)


2014年11月14日,沂蒙山区刚刚步入岁暮天寒的时节。

已是深夜11点,临沂市费县城郊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赵志全仍然埋头案前。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想要起身时,却在猝然而至的呼吸骤停中晕厥在办公桌前。这一次,这位年仅57岁的中国制药行业巨擘再也没能站起来。

赵志全溘然长逝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沂蒙大地。11月18日的告别仪式上,近万人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追悼他,鲁南制药的员工更是自发来到殡仪馆,送“赵总”最后一程。殡仪馆里白花胜雪,挽幛如云。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声声叹息和呜咽中,蕴含着无尽的伤感与惋惜。


  


1987年10月25日, 赵志全同志(中)在郯南制药厂承包经营签字仪式现场 叶景茂(右)(资料图)



1991年6月23日, 赵志全同志(右一)为鲁南贝特公司开工建设奠基。(资料图)


   大刀阔斧,冲破阻力

鲁南精神铸就改革之路

提起赵志全,他一头白发,令人印象深刻,50来岁的年纪,十年青丝变秋霜,每一丝白发,都是改革之火的淬炼。可以说,赵志全的名字,与“鲁南制药”的起步、腾飞、辉煌紧紧联系在一起。

1987年的一个秋天,作为临沂首批招标承包的企业,30岁的企业骨干赵志全开始“掌管”这个仅有19万元净资产和2万元贷款的“郯南制药厂”。27年来,赵志全把全部心血放在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换来的是100亿元的总资产,60亿元的净资产。除了这些,伴随他的,还有一身的病痛。

1956年,赵志全出生在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他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回到了沂蒙大地,分配到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1987年10月25日,在承包制风靡全国的背景中,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0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赵志全会选择这个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的小厂子,而不是在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华。并且,在竞标书上,唯有他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万元”的目标,并立下了“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的军令状。这个在当时看来,犹如“白日梦”。

“缺人才、缺资金、缺市场、缺产品,你怎么能实现这么大的一个目标呢,所以大家都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看赵总的承包。”鲁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张则平回忆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赵志全也踏上了“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他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

当然,承包后的困难和阻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企业账面净资产只有19万,原料仅能维持三天,流动资金一分也没有。怎么办?赵志全一家一家地找银行贷款,但银行一听说是郯南制药厂,都一口回绝了。只有一位参加过答辩会的行长对他比较同情,答应贷款2万元,但期限只有一个月。之后,他又发动职工集资了1.8万元。就这样,靠着这仅有的3.8万元,赵志全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路。后来该厂新产品“银黄口服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当年产值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1990年,药厂实现产值1700万元,利润160万,赵志全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他第一个承包期的目标。

但成功的道路历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考验着人生。1995年,受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影响,银行紧缩银根,公司发展所需资金没能及时注入,一度进入破产程序。有人迟疑、有人退缩、有人跳槽,鲁南制药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面对绝境,作为掌舵人,赵志全临危不惧,意志如钢,在班子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越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公司上下必须拧成一股绳,只有破釜沉舟,才能走出困境。也只有发扬‘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才能背水一战。鲁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李冠忠说,“赵总表态,每月只领200元生活费,1996年底前扭转不了局面,就自动辞职!”在春节后欢送业务员出征的誓师大会上,赵志全发出了决战九六的号令,决定再搏一次。(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