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赵志全:直面挑战,改革潮头写担当--不惧风浪急的沂蒙赤子

2020-04-13 13:00:00

【编者按】青春只有充分融入时代,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期推荐的是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代表人物——赵志全。


赵志全,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他用了整整27年的时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建设成一个净资产60亿元的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他为新时期沂蒙精神做出了生动注解,用行动回答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企业家、如何做新时期共产党员”。2014年11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57岁。2016年9月,中宣部追授赵志全为“时代楷模”。


敢闯,改革路上一往无前


1987年,郯南制药厂(鲁南制药集团的前身)濒临倒闭,一年的利润几乎为零。当时的临沂地委决定选择郯南做全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厂,年仅30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制药厂生产原料只能维持三天,账面净资产只有19万元。竞标时,赵志全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的目标,让现场所有人目瞪口呆。在一片质疑声中,赵志全在承包合同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上任伊始,赵志全找准病灶,大刀阔斧地推行制度改革,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三管齐下,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论资排辈的“老规矩”彻底改观。


个别利益受损者强烈不满,多封诬告信引来了国家四部委100多人调查组的调查,让全部人马不过200余人的郯南制药厂“热闹非凡”。后来,调查组证明了赵志全的清白。风波虽然过去了,但企业仍无法走出产品单一、市场狭窄的窘境,赵志全开始把目光投向新产品的研发上。为了鼓励科研创新,鲁南制药的科研改革极为彻底,资金不设上限,研发环境宽松,赵志全对科研“有求必应”。


1990年,与山东省中医学院合作,利用沂蒙山区药材资源,开发出国内首创的新药“银黄口服液”。郯南制药厂正式更名为鲁南制药厂,当年产值达到1700多万元,利润16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承包期目标。


1994年前后,赵志全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甚至遭到了恐吓威胁。赵志全毫不畏惧,反而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儿: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


在赵志全的带领下,一个岌岌可危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一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制药集团。走过风云岁月,鲁南制药时刻不忘初心,以专注和奋斗不断开启新的时代篇章。


敢拼,攻坚克难不言败


在鲁南人的记忆中,最艰难的是“96决战”。


1995年年底,大环境影响和新产品市场开发缓慢、货款回收等难题把企业拖入谷底,资金短缺、生产窘困、人心不稳,这些种种,让刚刚稍有起色的鲁南制药厂再次面临生死抉择!正是这一年,赵志全吹响了以市场为中心的“96决战”号角:备好沂蒙大煎饼,去前沿,到业务第一线去!他承诺:“我每月只领200元生活费,年底前扭转不了局面,自动辞职!”


决战打响后,赵志全马不停蹄,带着业务团队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奔波于全国各地。他在那辆破旧的桑塔纳车里,装上一大包煎饼和大葱,饿了就在车上啃几口煎饼,困了就蜷缩在后排座椅上休息,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最多一次,他9天跑了东北三省18个城市。1996年11月下旬,赵志全从南京办完事直接飞奔长沙、合肥,到合肥他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因为太累了,在下楼的时候一脚踏空,把小腿摔骨折了,但他仍坚持开完会,直到晕了过去。


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1997年年底,鲁南制药在全国6700家药企中排名第52位,一跃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制药企业。


正是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96决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鲁南制药也培养了一支善打硬仗、高度团结的队伍,培育了“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企业精神。

2002年,鲁南制药开始进入生物制药的新阶段,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同年,赵志全被查出患胸腺癌晚期。


当时,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赵志全对身边仅有的几个知道病情的人下了死命令:谁都不能说!病痛并没有让赵志全有半分消沉,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斗志,赵志全暗暗下定决心,要争分夺秒,用尽毕生心血。把企业推向巅峰。做完开胸手术后的第十天,赵志全就在病房里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就不顾医生劝阻回公司召开了业务大会。


从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到溘然长逝,赵志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12年,这也是鲁南制药快速发展的12年。其间,鲁南制药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款30多亿元,连续多年位列临沂市工业企业纳税第一名。赵志全凭借着他超常的乐观精神和对未竟事业的热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14年11月14日晚上11点,赵志全用颤抖的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猝然倒在办公桌前,生命的时钟定格在57岁。


敢爱,不亏欠这片土地


在鲁南制药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不在鲁南,就不知道赵总对我们有多好!”2008年,公司一位业务员的家属做换肾手术,赵志全听说后二话没说,用专门为救助困难员工设立的生活备用金,捐助该员工9万元;2010年5月份,职工尹良的妻子查出了乳腺癌,治疗费近40万元。走投无路之际,他敲响了赵志全的门。“这没啥张不开嘴的,党组织永远是职工坚强的后盾。”赵志全一边安慰脸涨得通红的尹良,一边为他办理28万余元的药费报销手续。


在鲁南制药,赵志全就是“家长”,用心呵护每一名员工。“员工满意了,我就满意了;员工高兴了,我就高兴了。”在赵志全心中,鲁南人就是他的“家人”。只要有空,他就去餐厅与员工一起就餐、聊天、谈心。有一天,赵志全看到一位年轻员工在用餐时只打了一份青菜、两个馒头。心细的赵总便坐下来与他攀谈,才得知这个新员工家里贫穷,因举债供他上大学现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他要省下钱来接济父母。赵志全来自穷苦的农村,是沂蒙山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深知农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赵志全让工作人员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给每名有类似情况的员工每月增加300元的生活补助。仅这一笔支出,全厂一年就多花了上千万元,但赵志全却说:“只要群众发自内心说党好,我就知足了。”


结婚、买房是大部分职工步入职场后面临的重要大事,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鲁南制药在16届集体婚礼与分房仪式上给出了答案。自1999年起,鲁南制药连续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为新人提供免费住房、安家费、蜜月旅行。每年7月份,员工除了享受一个月带薪休假外,还有1200元的旅游金;对入职满一年的硕、博士免费分配一套住房;公司设有附属幼儿园,解决员工孩子上学问题;为了让年轻人多参加文体活动,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起了篮球馆、体育馆、游泳馆、职工礼堂、舞厅、电子阅览室……


在临沂市鲁南制药集团的办公楼一楼大厅中,“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标语尤为醒目。这句话出自赵志全本人,是鲁南制药的经营宗旨,更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敢闯敢拼敢爱,赵志全用一生的忠诚和智慧践行了沂蒙精神,用生命创造了鲁南的奇迹。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学习赵志全这种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以担当书写人生,用实干诠释忠诚,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新业绩,续写新篇章。



青春宣言

赵志全——也许我们并不能预见未来,但我们相信自己,我们能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