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赵志全——用生命书写 责任与担当

2016-09-26 09:44:00王逸群

       近期,中共山东省委做出关于开展向赵志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他艰苦创业、锐意改革的拼搏精神;学习他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创新理念;学习他勇于担当、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学习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斯人已逝,精神犹在。27年间,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赵志全,在商战中曾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地爬起来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沂蒙红色土地上。虽然他已离去,但在他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名字已被更多的人铭记,他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

  他的拼搏:27年创业未曾歇

  见过赵志全的人,都对他满头白发印象深刻。27年的拼搏,从青丝到白发,27年的改革,濒临倒闭小厂变身制药集团。赵志全,一名从沂蒙山走出来的贫苦农家子弟,在57岁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次扛起改革的大旗。

  1987年10月25日,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首家企业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0岁赵志全脱颖而出担任该厂厂长。此时,这家制药厂账面资产只有19万元、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创业伊始,赵志全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该厂新产品“银黄口服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

  1995年企业遭遇经营困难,亏损数十万元。这一年,赵志全为企业的改革之路殚精竭虑。他立下军令状:次年年底前扭亏否则辞职。“96决战”,是鲁南制药改革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战。

  他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9天时间跑遍了东北三省18个城市。由于过度劳累,赵志全在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严重骨折,他仅仅去医院打了石膏和绷带,便强撑着继续工作。

  2002年,赵志全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路径。企业自筹资金60亿元,在荒山上建起生物制药园区。就在这一年,他被确诊为胸腺癌晚期。直到12年后,他溘然长逝,人们才得知道这12年中他经历了什么。12年中,他的头发愈发花白、身体日趋消瘦,与他的拼搏、坚强与隐忍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从最初的探索承包制、三项制度改革,到确立股份制,再到弥留之际确立公司运行体制,赵志全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在他的带领下,一家单纯的民营企业成为社会化的大型综合制药集团,至今鲁南制药仍在他规划的方向上继续前进。

  他的理念:研发投入不封顶

  一个人,一个企业,尤其一个企业家对科学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这个企业的高度。而这个高度,也影响着企业的宽度和温度。鲁南制药集团科研部项目负责人赵丽丽和刘忠夫妻俩,深刻地领会到了赵志全给他们带来的温暖。

  2005年,赵丽丽从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本打算和博士男朋友刘忠一起去美国的大学工作,刘忠却选择了沂蒙山区的鲁南制药。赵丽丽来到鲁南制药,试图带走男朋友的时候,却被赵志全的满腔诚意所打动,最终两个人都留了下来。

  赵丽丽不会忘记,那一年,公司为每个博士免费配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及130平米住房。而那时赵志全的工资不足6000元,仍坐着已跑了50多万公里的旧车。

  2005年11月,赵丽丽启动实验室的筹建工作,采购清单上显示费用超过了5000万。那几年由于建设新时代投资巨大,公司资金非常紧张。但赵志全却告诉赵丽丽,不管资金多紧张,都要优先保证筹建实验室的费用。

  “直到现在,每当我走进实验室时,一种感恩之情便油然而生。”弥留之际,赵志全审批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由赵丽丽夫妻俩负责研发的一个投资高达2亿元的生物制药科研项目。就在赵志全溘然长逝的一个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助名单,该项目名列其中。这个消息来得有点晚,这一刻,赵志全生前等了10年。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企业强。赵志全十分重视自主创新,2001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企业接班人张贵民是原领导班子中分管研发的“五把手”。“赵总对研发投入不封顶,没有上限。问他要费用,要人,要仪器设备,他都无条件给你。”他回忆道。

  如今,鲁南制药集团拥有了一支由20多名博士、800多名硕士组成的优秀科研团队。在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课题100余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20项,获得授权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二位,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

  他的坚守:做大了就是为社会

  作为企业,要追求利益。可在赵志全的坚持下,鲁南制药却一直在生产一个长期赔钱的产品——一种用于治疗脉管炎的药品脉络舒通颗粒。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猛增,导致成本增加。2013年鲁南制药的销售额是5000万元,就赔了5000万元,到2015年,这个产品亏损了1.5亿元。公司内部要求把“脉络舒通”停产,可赵志全却说,“只要患者需要,咱们赔钱也要生产”。

  2003年非典期间,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价格暴涨,许多人劝赵志全把库存的板蓝根、金银花拿到市场上抛售,赵志全斩钉截铁地说:“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们绝不能发国难财!”他随即捐出100万元的药材和银黄口服液,支援北京、广州等地。

  费县境内有一条河叫温凉河,由南向北流经新时代药业厂区。建厂初期,如果上马红霉素生产线,每年可获得上亿元的利润,但也会产生一定污染。在企业利润和保护费县青山、绿水之间,赵志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赵志全力排众议,斥资3600万元建造了污水处理中心。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时代药业先后投入了资金4亿多元,建设了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环保技改项目。他在很多场合都满怀深情地说,“‘宁愿鲁南亏,不让温河浑’,我是喝着温凉河水长大的,新时代药业的发展壮大绝不能污染母亲河。”

  那一年,费县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了极大的困难。赵志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看着干涸的井水、枯死的秧苗,他当即拍板,拿出50万元为村里打一口深水井,并建了三个拦水坝,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

  企业家做小了是为自己,做大了就是为社会。27年,他以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回报社会,回馈人民,累计捐款捐物1亿多元,捐资助学1000余人。

  2015年11月6日,中共临沂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赵志全同志学习活动,临沂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一场学习赵志全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同年,赵志全被追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6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开展向赵志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让赵志全精神激励、鼓舞更多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