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赵志全:新时代企业家的楷模

2015-05-17 22:59:00王众

      “究竟怎样才能办好企业?办好企业为了谁?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什么?”是当下每一个企业家都要解答的问题。

  当很多企业面对改革艰难而等待观望,急功近利的短视遮蔽了创新发展的眼光,贪得无厌地追求经济利益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位沂蒙山区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58岁的生命历程中,却一次次竖起猎猎作响的改革大旗,攻坚克难,舍己为企,心系职工,直至最后倒在办公桌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就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将一个只有19万元净资产、2万元贷款起步,濒临倒闭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为集位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连续七年荣登山东省纳税100强榜的国家大型综合制药集团、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为万名企业职工解决就业,创建家园,带来福祉,而12年来却饱受癌症折磨。

  在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指定了新的领导班子, 里面没有出现他任何亲属的名字,一如既往的秉公无私。

  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楷模。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

 

  “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

  “提起赵志全,他一头白发,令人印象深刻,50来岁的年纪十年青丝变秋霜,每一丝白发,都是改革之火的淬炼。

  1987年10月25日,在承包制风靡全国的背景中,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1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和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甫一上任,赵志全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

  一起竞标厂长的4人中,赵志全的目标提得最高。别人都是扭亏,唯有他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万”的目标,并立下“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的军令状。直到签订承包合同时,有领导还提醒他,订得太高了,可以减一减。周围有人议论,年轻人好做梦,摔几跤就明白了。但是,赵志全义无反顾地在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改革的阻力难以想象。1988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给了这位刚刚上任一个月的年轻厂长泰山压顶般的考验。当时,一支由国家监察部、卫生部、医药局等四个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组空降到当时的郯南制药厂,调查组人数最多时多达一百余人。那时,整个郯南制药厂也就只有一百多位职工。原来,个别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受到损害后不断写匿名信,向上级诬告郯南制药厂制造假药,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调查结果最终证明,赵志全是清白的。而这期间,赵志全顶住了巨大压力,一边接受调查,一边与科研机构联合搞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并很快地开发出新产品投放市场。

  1994年前后,现代企业制度刚刚提出。乘着股份制改革的东风,赵志全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年11月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按劳分配,摒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陋习。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当时,一位失去位置的干部,在胡搅蛮缠无效后,竟朝赵志全家的阳台开了一枪,以示恐吓与要挟。

  暴风骤雨的诬告与尖锐凛冽的枪声没有阻止赵志全的改革步伐,反倒激发出他一往无前的勇气,“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赵志全如是说。

  如今被鲁南人反复提起的“96决战”,是鲁南制药改革发展史上走向市场的关键一役。1995年,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收缩银根;同时,由于货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发不出工资,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危机关头,赵志全提出“以市场为中心”的业务首位意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在全厂员工面前立下“军令状”,自己每月仅拿200元生活费,完不成任务就自动辞职。为了拓展市场,他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每到一处,便与专家、医生交流,了解市场;之后再夜以继日地与业务员分析研究市场,想办法解决问题。开会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会后,他便急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最紧张的时候,他九天时间跑遍了东北三省十八个城市。没有时间休息,1米八的他便蜷缩在车后排座椅上凑合一下。

  由于不分白昼地奔波,极度劳累的赵志全在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严重骨折。他仅仅去医院打了石膏和绷带,便强撑着回到会议室,继续与业务员交流。96年12月,决战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赵志全硬是坐着轮椅,让工作人员背着上了飞机,到市场前线召开决战的总攻会议。石膏不能弯曲,他只好将腿搭在椅子上坚持开会。为了不让业务员们看到自己的艰难处境而丧失信心,他总是在业务员到会场之前先坐好,等到业务员散场后才离开。业务员们纷纷感叹:“有这样的老板,我们怎么能不拼着命地去干?!”

  27年间,从承包制的探索、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的确立到弥留之际的公司运行体制的确立,一头青丝变白发,赵志全攻坚克难的改革豪情却丝毫未减。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已发展为净资产6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2014年上缴税金8.2亿元。

  改革的文化在鲁南制药显得气势磅礴。每年10月25日,鲁南制药都要组织广大职工参加的盛大活动,以纪念1987年的承包经营。那一天,赵志全一定会亲自上阵,扭起大秧歌,带着员工们载歌载舞。这是厂庆,也是改革者的节日。赵志全说,搞企业改革就是解决困难的,只要有胆量、有信心,什么困难也挡不住我们。“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随着企业的每一次改革而历久弥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赵志全生前审批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一个投资高达2亿元的生物制药科研项目。

  2001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如今走进新时代药业,正对着公司大门的是高高耸立的科研中心;在它旁边,那座矮小的办公楼显得分外单薄。

  面对7%的科技投入,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资金投在科研上?赵志全的回答很简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广纳贤才,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不竭活力。在

  鲁南制药集团的产品研发,经历从中药、西药到生物制药的综合发展。企业的效益也在一次次新产品的突破中,再创新高。早在1989年,赵志全便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开发出了国内首创并获得国际“金陵杯”金奖的新药“银黄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1991年,氯唑沙宗项目的奠基揭开了鲁南制药中西药兼产的序幕。2002年,鲁南制药又扩建新时代药业子公司,步入生物制药的新阶段,从此鲁南制药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产业基地。

  环保是赵志全另一块始终坚守的阵地。2002年,在新时代药业建设初期,赵志全就力排众议,在环保方面立足高标准,投资3600万元建造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污水3000吨,使污水达到淮河流域一级排放标准。2007年,他决定再投9600万元建占地达100亩的大型污水处理站。2010年,他又投资1.8亿元,建成了万吨污水处理站,并通过“淮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的环保验收。2005年,他就专门招聘了1名博士、8名硕士,成立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中心”。

  赵志全一直把人才看作是企业之本,为了招贤纳士,赵志全一次次掀起薪酬制度改革的浪潮。甚至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定得比老总还高。

  1989年,赵志全推动公司实现从档案工资到岗位工资的转变,继而实现计件工资。1994年,鲁南制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高级工程师工资为5000元。2000年,公司规定博士月薪为8000元,硕士为3000元,这在当时的沂蒙山区可谓轰动一时。这种工资水平,哪怕在当时的北上广也不遑多让。2006年,公司还给每个博士免费配送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及130平米的住房。而赵志全收入是多少呢?我们找到了一份2002年9月赵志全的工资单:收入6002元,扣除水电费、房租等52.72元,实发工资5949.28元。

  如今鲁南制药的技术骨干生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刘忠博士与研究主管赵丽丽博士夫妻俩,都是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到沂蒙山区的。他们被赵志全惜才招致的故事,曾被传为一段佳话。

  200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忠想象中的沂蒙山区便是穷山僻壤的代名词,他甚至担心到这里能否吃得饱饭。然而到了公司,刘忠被鲁南制药先进的科研条件深深吸引。面试时,刘忠一进办公室,赵志全便拉着刘忠坐下,说你来我这里吧,你要什么样的科研队伍我给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资金我给你出!一个大企业的老板能这样看重人才,夫复何求?谈起赵志全的知遇之恩,刘忠有无限感喟。

  刘忠最后,不仅来了还带了他的夫人,2005年底,妻子赵丽丽从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到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工作并有机会获得美国绿卡。赵志全答应拿出上亿元为她成立生物催化试验室。最终,她也选择了鲁南制药。“赵总对新技术的敏锐的判断力,令人钦佩,现在一些热门的科研项目,我们早在五六年前就立项研究了,所以这让我们在同行业内,总能高人一筹。”赵丽丽说。

  2014年,刘忠获得了“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赵丽丽则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夫妻俩说,这些荣誉,全部要归功于赵志全。

  27年来,赵志全始终坚持尊重知识,重视科技人才的发现、引进与培养;注重深化产学研结合,重视培育企业创新型人才;注重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形成了以科技带动与经济效益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在他带领下,鲁南制药集团完成了200多项研究课题,78个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20项;申报国际、国内专利782项,获授权专利452件,授权并维持有效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二位;申请注册商标1383项,获注册证1328个,“鲁南”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企业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让员工过上幸福生活”

  在赵志全遗留的文件中,有一份与员工息息相关: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弥留之际,赵志全仍然惦记着给公司的员工们再涨一次工资。

  当今企业的责任是什么?就是造福社会,让员工过上幸福生活!怎样当好共产党员?就是幸福在后,吃苦在前,让群众说共产党好——这是赵志全的直白理解。

  在鲁南制药集团的员工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不到鲁南来,就不知道赵总对鲁南人有多好。”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像家一样”是在鲁南制药集团采访时,员工们异口同声的形容词。

  早期做业务时,逢年过节赵志全便亲自将礼品送到业务将士的家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不能一一送达,赵志全就召开业务家长、家属座谈会,亲手把过节费发到他们手中,安排车把他们送回家。每到年终放假的这天,临沂市的出租车总是会倾巢而出,集聚在鲁南制药集团的门外,形成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

  赵志全说:“业务将士一年到头在外求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回来之后再求我们。”2008年,业务员雷建敏的妻弟做换肾手术。当时雷建敏出差在外,他的妻子在万般无奈下找到了公司寻求帮助。赵志全二话没说,动用了专门为救助困难员工设立的生活备用金,无偿捐助了9万元。

  赵志全对普通职工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则十分严苛。职工感到赵志全与他们甘苦与共,吃的苦比他们还多。

  企业家的薪酬是员工眼中的一杆秤。企业流行董事长为自己定多少是多少,而赵志全则说,“我的薪酬不能脱离群众”。1994年11月前,公司分配采用档案工资加奖金的方式,赵志全的奖金是在完成承包经营指标的前提下,按照职工平均收入的3倍再扣除其个人档案工资后的金额予以奖励。至于临沂市委、市政府年终发给个人的奖金,他全部用于公司发展上。1994年11月,公司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讨论到赵志全的收入时,全体员工一致要求至少要按照职工平均收入的10倍计算。赵志全则站出来表态,可以高于普通职工,但必须低于高级科研人员。最后,赵志全工资确定为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

  谁也没有想到,沂蒙山区最大的企业家,竟然没有为自己置一套房产。赵志全之前的住所是一套使用面积仅40多平方米的旧房,客厅狭小逼仄,一张桌子摆下来,转身的空间都所剩无几。从1985年到2005年,他在这间旧房里住了20多年,而职工们都先后住上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直到最后房子面临拆迁,他才和员工一起搬进了企业内部的新房。他先后6次放弃分房的机会,他说:“企业里职工最辛苦,好房子应该让他们先住;我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的带领下,鲁南制药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住着面积相当的老房子。

  为了让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员工,赵志全可谓“挖空心思”。自1999年至今,鲁南制药先后举办了14届集体婚礼,不仅为在鲁南制药安家的新人提供免费的住房、发安家费,还为新人安排蜜月旅行。阵势浩大的职工运动会,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27届。每年7月的厂区设备维修期,鲁南制药集团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常发,每人还有1200元的旅游资金。元宵灯会、厂庆文艺晚会、职工歌咏比赛、职工技能比武等文体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赵志全走到员工中间,与员工共同庆祝节日。

  这是赵志全一直努力营造的“和谐企业”: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鲁南制药的厂歌叫《我们唱起歌,手拉手》,是赵志全亲自作词。“我们唱起歌,手拉手”、“为鲁南富强多少人执着追求”的歌词,或许便是鲁南制药和谐而充满凝聚力的形象描绘。

  回想当时挺身竞聘厂长时,赵志全只有一个念头:“让所有的员工都能过上好日子。”多么朴素的信念!在赵志全的逻辑里,让所有的员工过上好日子就得全心全意谋求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得好了,就是实业报国的最好方式。在他那里,个人、企业、国家是三位一体、融合为一的关系。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成为了他的所作所为的最好注解。

  27年来,赵志全始终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殚精竭虑为职工谋求幸福生活,与职工同甘共苦、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用毕生心血履行了“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诺言。实现了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三大目标。

  “唉,公司还有好多事,我还没有做完哪!”

  鲁南的干部职工们都说,赵总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过度操劳而死的。

  从2002年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到2014年撒手人寰,整整12年间,鲁南制药集团快速发展、新时代药业崛地而起,赵志全却在病魔阴影的笼罩下异常艰难地跋涉。

  2003年春节之前,赵志全在上海做了开胸手术,术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催问年后公司业务大会的事,当他拿着材料签署意见时,黄豆大的汗珠一粒粒朝下滚。大年初六,尚未得到医生同意,赵志全就执意赶回公司出席业务大会,那时没有人能从他神采飞扬的外表下面看出他经历过什么!会后,他才放心地回到医院继续术后治疗。十二年来,员工们始终被他融化人心的笑容蒙在鼓里,没有看到些许悲伤与消极的色彩。

  在给妻女的遗书中,他说: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然而,他从不愿将这份艰难示人,只是默默地孤独承受着一切。

  2014年5月3日,在参加完公司的业务会议后,因过度劳累,赵志全的身体每况愈下,出现了长期低烧、食欲不振、缺乏体力的症状。那时,他走起路来已经异常困难,常常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在他生命最后的半年里,这位1米8的高大汉子体重迅速降至不足百斤。一位司机因换班一个星期没有见到他,再见面时看到他已经瘦得跟之前判若两人!这位司机心里难受极了,跑到无人的角落里大哭了一场。

  一次,3岁的外孙女喊着“姥爷、姥爷”,蹦着跳着向他奔来。他高兴地伸开双手,想要抱一抱她。过去,赵志全总是能把外孙女轻而易举地举过头顶,逗得她哈哈大笑。但这一次,他的双手再也没有力气,他努力想要抬起来,双手却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赵志全长叹一声,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是赵志全坚强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流露出了脆弱和无奈。

  赶到自己来日无多,赵志全更加忘我的工作,经常到深夜都不休息,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他确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宏图和领导班子,一个没有他任何亲属的领导班子,赵志全在生前没有向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透露半点消息。从放在桌前的遗嘱里,张贵民才知道:自己已经肩负起带领这个沂蒙山区最大纳税企业继续前行的使命!而支持他的,是赵志全用毕生心血探索出来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和制度。张贵民自从93年大学毕业投身鲁南事业起,从车间一步一个台阶,务实地干起来的。他德才兼备,久经考验,是鲁南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也是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贵民说,他与赵志全非亲非故,受此重托,更感受到赵总崇高的品德和坦荡的襟怀、对企业及员工的那份责任。

  “唉,公司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啊。”赵志全的家人告诉记者,赵志全常常无奈叹息,而眼睛却深情地望向窗外的厂区。

  2014年11月14日,沂蒙山区刚刚步入岁暮天寒的时节。费县城郊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已是深夜11点,赵志全仍然埋头案前。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想要起身休息时,却在猝然而至的呼吸骤停中晕厥在办公桌前。这一次,这位年仅58岁的中国制药行业巨擘再也没能站起来。23时57分。赵志全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爱着的鲁南制药。

  温凉河呜咽,玉带山含悲。

  11月18日的告别仪式上,近万人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殡仪馆的道路两旁,神情肃穆的人们排起了长龙。寒风轻托起手中的挽幛、泪水沾湿了胸前的白花。“赵总,您好好休息吧!”“赵总,我们怀念您!”声声呼唤中,人群跟随灵车久久不愿离去,都想再多陪赵志全一程……

  “献身药苑伟业丰功垂千古,嘉行盛德高风亮节励后人”。这幅挽联道出了鲁南人的心声。赵志全病逝后,鲁南制药集团的发展局面稳定,这得益于他的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得益于员工对他的无限爱戴。而他在鲁南制药点燃的改革火焰,正星火燎原。鲁南制药集团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和新的领导集体正在酝酿新一轮企业制度改革方案,并决心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实现“上百年”、“过千亿”,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制药集团。

  “做企业家,当如赵志全”。赵志全的离去,引发了人们对企业改革者潮涌般的讨论。赵志全留下了27年来在鲁南制药集团以改革激发活力、以科技创新形成竞争力、以市场营销形成影响力、以和谐文化形成凝聚力、以制度保障企业生命力的企业改革成功经验,更留下了,以职工为本,以企业为本,以社会效益为本的赤子之心,!毫无疑问,赵志全是一个清醒的、彻底的企业改革者!他展现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崇高精神世界,竖起一面当代优秀共产党员企业家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