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培训班第一讲| 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

2021-03-15 08:04:04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思想建设,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担当,管理与信息系第四期学生干部培训班第一次培训于3月11日晚在报告厅召开。本次培训班由鲁南制药的徐阳老师,围绕“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为学员们做了主题培训。全体学生干部及各班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


微信图片_20210315105224.jpg


徐阳老师从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形成发展以及时代楷模的精神传承三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程。


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


从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到抚养42名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从四儿一女送战场的王步荣,到32位妇女搭成女子火线桥,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


沂蒙精神蕴含的主要内容体现于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历史细节中,体现在党政军民在残酷环境中“以命换命”的真实选择中,体现在人民群众以乳汁养育革命、毁家支前、最后一个孩子送战场的大爱壮举中。


习近平总书记将这种精神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


沂蒙精神产生、发展、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山东党政军民为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同仇敌忾、开拓奋进而共同铸就的,反映了党和人民心心相印、谋解放求发展的奋斗征程,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所形成的党群关系,使得革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戮力支持。山东党政军在血与火的岁月里,成为中国革命版图里重要的一个战斗堡垒。


时代楷模的精神传承


蒙山沂水在近现代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不断传唱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315105252.jpg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有这样一个山东人,曾经写就了一个传奇,他叫赵志全。他用27年时间,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药集团——鲁南制药,他隐瞒胸腺癌晚期12年,直到在办公桌前殉职。从一片荒芜到花团锦簇,他用生命,书写了沂蒙精神的伟大,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2016年9月26日,中宣部在央视演播大厅公开发布“时代楷模”赵志全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历史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奏响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强音,是党性教育的关键。学生干部是全体学生的表率,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确保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要积极向党组织、团组织靠拢,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们的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可以更好的引导全体学生干部积极传播红色文化,自觉传承和践行沂蒙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真正入心、入脑、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