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赵志全:生命的雕刻

2015-05-25 16:15:00徐天昊 李宁 李锦

  当很多企业面对改革艰难而等待观望,当急功近利的短视遮蔽了创新发展的眼光,当贪腐之风侵蚀着国家与企业的健康肌体,一位沂蒙山区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他58岁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次竖起猎猎作响的改革大旗,攻坚克难,直至最后倒在办公桌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理想,他的勇气,他的意志,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以自己壮怀激烈的生命,实践着企业的现代梦,回答着“究竟怎样搞好企业改革?办好企业为了谁?企业家活着为了什么?”的深层问题。


  他,就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2014年11月14日,沂蒙山区刚刚步入岁暮天寒的时节。在费县城郊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虽然已是深夜11点,但赵志全仍然埋头案前。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想要起身休息时,却在猝然而至的呼吸骤停中晕厥在办公桌前。这一次,这位年仅58岁的中国制药行业巨擘再也没能站起来。


  那一刻,旷野一片寂静。阒然无声的黑暗中,只有那间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临沂市纳税最多的企业家赵志全的溘然长逝,在当地人的心田引发了强烈震动,消息顺着温凉河、祊河、沂河迅速传遍沂蒙大地。11月18日,赵志全的告别仪式上,车流、人流从玉带山、蒙山汇聚到临沂市西郊20公里的殡仪馆。


  衰草寒烟里,白花胜雪,挽幛如云。


  “今天可以公开地告诉大家:爸爸罹患胸腺癌已经有12年了。”在赵志全女儿赵龙的悼词中,鲁南人第一次听到了这出人意料的真相。12年来,员工们竟然丝毫没有从这位满头白发、总是面带微笑的企业老总身上捕捉到一丝病痛折磨的痕迹。


  “鲁南制药历史上快速发展的12年,也是赵志全饱受病痛折磨的12年”;


  “鲁南制药从承包经营以来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赵志全刚当厂长没几年就已经满头白发了,这是改革的代价啊”;


  “赵志全最后倒在办公桌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工作”;


  ……


  人群的声声感叹中,蕴含着无尽的伤感与惋惜。


  整理遗物时,人们在赵志全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他临终前留下的几份文件:一份公司人事任命书,一份提高职工待遇的计划书,一份科研项目的审批书,一封留给妻女的遗书,一张写着《忘忧草》等五首歌名的便条。


  27年改革,换来白发胜雪。


  “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历久弥新


  在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赵志全指定了新的领导班子,里面没有出现妻子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女儿的名字——这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惊。


  而在此前,他嘱咐负责公司后勤工作的夫人内退,其他亲属一律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事务。许多人对此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面对一手打下的江山,民营企业家选择把企业经营权交给亲属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赵志全不仅甄选了新的法人代表,还坚决杜绝企业中的裙带关系。为了把企业完全彻底地推向市场,他襟怀坦白,勇毅笃行,竟至于斯。


  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赵志全在生前没有向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透露半点消息。从放在桌前的遗嘱里,张贵民才知道:自己已经肩负起带领这个沂蒙山区最大纳税企业继续前行的使命!而支持他的,是赵志全用毕生心血探索出来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和制度。张贵民自从1993年大学毕业投身鲁南事业起,是从车间一步一个台阶,务实地干起来的。他热爱鲁南,忠于鲁南,德才兼备,久经考验,是鲁南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也是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他与赵志全非亲非故,受此重托,更感受到赵总的崇高品德和坦荡襟怀,以及对企业及员工的无限爱戴。


  至此,人们终于理解了赵志全——他就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改革者。在弥留之际,他以经营权移交的方式,写下了现代企业改革的绝笔,也点燃了最后一束改革的火焰,显示出一个企业家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赵志全的奇特之处,人们以诸葛亮兵退五丈原作比,称赵志全为“神人”,更有人以赵志全独特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而称其为“道德圣人”。


  赵志全出生在沂蒙山区费县西葛峪村的贫苦农家,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1982年,赵志全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便进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他一米八的个头,走路大步流星,上楼梯总是一步三阶,永远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洞察人心的眼神和一脸融化人心的笑容,既有不怒而威的凛然,也有平易近人的和蔼。


  十年青丝变秋霜,每一丝白发,都是改革之火的淬炼。


  1987年10月25日,在承包制风靡全国的背景中,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1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和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甫一上任,赵志全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


  一起竞标厂长的4人中,赵志全的目标提得最高。别人都是扭亏,唯有他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万”的目标,并立下“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的军令状。直到签订承包合同时,有领导还提醒他,订得太高了,可以减一减。周围有人议论,年轻人好做梦,摔几跤就明白了。但是,赵志全义无反顾地在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改革的阻力难以想象。1988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给这位刚刚上任一个月的年轻厂长泰山压顶般的考验。当时,一支由国家监察部、卫生部、医药局等四个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组空降到当时的郯南制药厂,调查组人数最多时多达一百余人。那时,整个郯南制药厂也就只有一百多位职工。原来,个别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受到损害后不断写匿名信,向上级诬告郯南制药厂制造假药,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调查结果最终证明,赵志全是清白的。而这期间,赵志全顶住了巨大压力,一边接受调查,一边与科研机构联合搞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并很快地开发出新产品投放市场。


  1994年前后,现代企业制度刚刚提出。乘着股份制改革的东风,赵志全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年11月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按劳分配,摒弃大锅饭、平均主义。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当时,一位失去位置的干部,在胡搅蛮缠无效后,竟朝赵志全家的阳台开了一枪,以示恐吓与要挟。


  暴风骤雨的诬告与尖锐凛冽的枪声没有阻止赵志全的改革步伐,反倒激发出他一往无前的勇气,“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赵志全如是说。


  如今被鲁南人反复提起的“96决战”,是鲁南制药改革发展史上走向市场的关键一役。1995年,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收缩银根;同时,由于货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发不出工资,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危急关头,赵志全提出“以市场为中心”的业务首位意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在全厂员工面前立下“军令状”,自己每月仅拿200元生活费,完不成任务就自动辞职。为了拓展市场,他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每到一处,便与专家、医生交流,了解市场;之后再夜以继日地与业务员分析研究市场,想办法解决问题。开会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会后,他便急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最紧张的时候,他九天时间跑遍了东北三省十八个城市。没有时间休息,一米八的他便蜷缩在车后排座椅上凑合一下。


  由于不分白昼地奔波,极度劳累的赵志全在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严重骨折。他仅仅去医院打了石膏和绷带,便强撑着回到会议室,继续与业务员交流。1996年12月,决战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赵志全硬是坐着轮椅,让工作人员背着上了飞机,到市场前线召开决战的总攻会议。石膏不能弯曲,他只好将腿搭在椅子上坚持开会。为了不让业务员们看到自己的艰难处境而丧失信心,他总是在业务员到会场之前先坐好,等到业务员散场后才离开。业务员们纷纷感叹:“有这样的老板,我们怎么能不拼着命地去干?!”


  一次,妻子龙广霞生病在北京住院期间,赵志全也只是利用出差路过北京的机会去看望妻子。到了医院后,在业务员面前分析市场形势滔滔不绝的他,面对着病床上的妻子龙广霞仅仅说了四个字:“我太忙了!”妻子原本一肚子的委屈要向他倾诉,但此时看到他面容憔悴、头发蓬乱的模样,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面对医生劝阻,这位爱夫深切又深明大义的女人说:“厂子太难了,我得在他身边。”


  27年间,从承包制的探索、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的确立到弥留之际的公司运行体制的确立,一头青丝变白发,赵志全攻坚克难的改革豪情却丝毫未减。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如今已发展为净资产6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2014年上缴税金8.2亿元。


  改革的文化在鲁南制药显得气势磅礴。每年10月25日,鲁南制药都要组织广大职工参加盛大活动,以纪念1987年的承包经营。那一天,赵志全会亲自上阵,扭起大秧歌,带着员工们载歌载舞。这是厂庆,也是改革者的节日。赵志全说,搞企业改革就是解决困难的,只要有胆量、有信心,什么困难也挡不住我们。“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随着企业的每一次改革而历久弥新。


  科研人员的薪酬比老总还高。他说,企业竞争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要靠改革激活


   赵志全生前审批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一个投资高达2亿元的生物制药科研项目。


  2001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如今走进新时代药业,正对着公司大门的是高高耸立的科研中心;在它旁边,那座矮小的办公楼显得分外单薄。


  面对7%的科技投入,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资金投在科研上?赵志全的回答很简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只有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不竭活力。


  鲁南制药集团的产品研发,经历从中药、西药到生物制药的综合发展。早在1989年,赵志全便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开发出了国内首创并获得国际“金陵杯”金奖的新药“银黄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当时投放电视广告还是极为少见的事情,正值电视剧《渴望》热播,赵志全极具前瞻性地在上海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剧时投放了“银黄口服液”的广告,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1991年,氯唑沙宗项目的奠基揭开了鲁南制药中西药兼产的序幕。2002年,鲁南制药又扩建新时代药业子公司,步入生物制药的新阶段,从此鲁南制药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产业基地。


  赵志全常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他一门心思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无暇他顾,错过了许多次赚钱的“良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拥有充足现金流的鲁南制药却迟迟没有进入。当时,鲁南制药在市内的老厂区有一块20多亩的空地,有人向赵志全建议: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短,一两年就收回成本了,搞个科研项目至少十年才见效,我们为啥不去搞房地产呢?听了此话,赵志全立刻转头瞪了那人一眼,口吻严厉地说:“做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制药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搞什么房地产?!”其实,他是个市场嗅觉极其灵敏、求新求变的人,但在这件事上,他坚守主业,清心寡欲,耐得住寂寞。


  环保是赵志全另一块始终坚守的阵地。2002年,在新时代药业建设初期,赵志全就力排众议,在环保方面立足高标准,投资3600万元建造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污水3000吨,使污水达到淮河流域一级排放标准。2007年,他决定再投9600万元建占地达100亩的大型污水处理站。2010年,他又投资1.8亿元,建成了万吨污水处理站,并通过“淮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的环保验收。2005年,他就专门招聘了1名博士、8名硕士,成立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人才匮乏一直是沂蒙山区发展的一大阻碍。为此,赵志全一次次掀起薪酬制度改革的浪潮。为了招贤纳士,他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定得比老总还高,这成为鲁南制药一道独特的风景。


  1989年,赵志全推动公司实现从档案工资到岗位工资的转变,继而实现计件工资。1994年,鲁南制药进行分配制度改革,高级工程师工资为5000元。2000年,公司规定博士月薪为8000元,硕士为3000元,这在当时的沂蒙山区可谓轰动一时。这种工资水平,哪怕在当时的北上广也不遑多让。2006年,公司还给每个博士免费配送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及130平方米的住房。


  我们找到了一份2002年9月赵志全的工资单:收入6002元,扣除水电费、房租等52.72元,实发工资5949.28元。那时,一个企业老总动辄年薪百万乃至上千万、坐着豪车住着洋房已不是稀罕事。而赵志全却仍然坐着已跑了50多万公里的桑塔纳,住着4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与他们相比,赵志全的生活不单单是“简朴”一词所能描述的。


  公司生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刘忠博士与研究主管赵丽丽博士夫妻俩,都是不远千里、背井离乡来到沂蒙山区的。他们被赵志全惜才招致的故事,曾被传为一段佳话。


  200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忠想象中的沂蒙山区便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他甚至担心到这里能否吃得饱饭。然而到了公司,刘忠被鲁南制药先进的科研条件深深吸引。面试时,刘忠一进办公室,赵志全便拉着刘忠坐下,说你来我这里吧,你要什么样的科研队伍我给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资金我给你出!一个大企业的老板能这样看重人才,夫复何求?谈起赵志全的知遇之恩,刘忠有无限感喟。


  2005年底,妻子赵丽丽从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到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工作并有机会获得美国绿卡。赵志全答应拿出上亿元为她成立生物催化试验室。最终,她也选择了鲁南制药。后来,埃默里大学的美国导师跟别人抱怨说,人家都一窝蜂地往国外跑,她却去了沂蒙山这样一个穷地方,这个女孩的思维很奇怪。


  2014年,刘忠获得了“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赵丽丽则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者奖章”。夫妻俩说,这些荣誉,全部要归功于赵志全。也是在这一年的5月,在鲁南制药一年一度的职工运动会上,刘忠与赵丽丽夫妻俩双双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越野赛。那时,赵志全因为癌症加重,已经不能剧烈运动。但他还是坐着汽车,慢慢地跟在他们的后面,为他们大喊加油。


  “当我跑过终点时,赵总还满脸笑容地走过去跟我说:刘忠,明年我要和你一起跑,我肯定能跑过你!没想到,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刘忠摘下眼镜,早已泪眼模糊。


  如今,在诸多科研人员的齐心协力下,鲁南制药集团在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20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0余项、获得授权的专利452项,授权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二位……改革是鲁南制药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上述数字以不可辩驳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改革的实惠先让员工享受。职工们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却在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一住20多年


  在赵志全遗留的文件中,有一份与员工息息相关: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弥留之际,赵志全仍然惦记着给公司的员工们再涨一次工资。


  当今企业的责任是什么?就是造福社会,让员工过上幸福生活!怎样当好共产党员?就是幸福在后,吃苦在前,让群众说共产党好——这是赵志全的直白理解。


  在鲁南制药集团的员工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不到鲁南来,就不知道赵总对鲁南人有多好。”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像家一样”是在鲁南制药集团采访时,员工们异口同声的形容词。


  在鲁南制药,有两支赵志全引以为傲的队伍:一支是擎起科技创新大旗的1000人的科研骨干,一支是跟他南征北战的2000名业务将士。他从不说“销售人员”,总是用“将士”来表达对自己队伍的钟爱之情。三千越甲可吞吴,鲁南制药便是依靠这两支富于凝聚力的队伍闯出一片天地的。


  早期做业务时,逢年过节赵志全便亲自将礼品送到业务将士的家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不能一一送达,赵志全就召开业务家长、家属座谈会,亲手把过节费发到他们手中,安排车把他们送回家。每到年终放假的这天,临沂市的出租车总是会倾巢而出,集聚在鲁南制药集团的门外,形成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


  赵志全说:“业务将士一年到头在外求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回来之后再求我们。”2008年,业务员雷建敏的妻弟做换肾手术。当时雷建敏出差在外,他的妻子在万般无奈下找到了公司寻求帮助。赵志全二话没说,动用了专门为救助困难员工设立的生活备用金,无偿捐助了9万元。


  赵志全对普通职工关怀备至,是以对自己和家人十分严苛为对比的。职工感到赵志全与他们甘苦与共,吃的苦比他们还多。


  企业家的薪酬是员工眼中的一杆秤。企业流行董事长为自己定多少是多少,而赵志全说我的薪酬不能脱离群众。1994年11月前,公司分配采用档案工资加奖金的方式,赵志全的奖金是在完成承包经营指标的前提下,按照职工平均收入的3倍再扣除其个人档案工资后的金额予以奖励。至于临沂市委、市政府年终发给个人的奖金,他全部用于公司发展上。1994年11月,公司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讨论到赵志全的收入时,全体员工一致要求至少要按照职工平均收入的10倍计算。赵志全则站出来表态,可以高于普通职工,但必须低于高级科研人员。最后,赵志全工资确定为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


  谁也没有想到,沂蒙山区最大的企业家,竟然没有为自己置一套房产。赵志全之前的住所是一套使用面积仅40多平方米的旧房,客厅狭小逼仄,一张桌子摆下来,转身的空间都所剩无几。从1985年到2005年,他在这间旧房里住了20多年,而职工们都先后住上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直到最后房子面临拆迁,他才和员工一起搬进了企业内部的新房。他先后6次放弃分房的机会,他说:“企业里职工最辛苦,好房子应该让他们先住;我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的带领下,鲁南制药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住着面积相当的老房子。


  为了让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员工,赵志全可谓“挖空心思”。自1999年至今,鲁南制药先后举办了14届集体婚礼,不仅为在沂蒙山区安家的新人提供免费的住房、发安家费,还为新人安排蜜月旅行。阵势浩大的职工运动会,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27届。每年7月的厂区设备维修期,鲁南制药集团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常发,每人还有1200元的旅游资金。元宵灯会、厂庆文艺晚会、职工歌咏比赛、职工技能比武等文体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赵志全走到员工中间,与员工共同庆祝节日。


  这是赵志全一直努力营造的“和谐企业”: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鲁南制药的厂歌叫《我们唱起歌,手拉手》,是赵志全亲自作词。“我们唱起歌,手拉手”、“为鲁南富强多少人执着追求”的歌词,或许便是鲁南制药和谐而充满凝聚力的形象描绘。


  回想当时挺身竞标厂长时,赵志全只有一个念头:“让所有的员工都能过上好日子。”多么朴素的信念!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在赵志全的逻辑里,让所有的员工过上好日子就得全心全意谋求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得好了,就是实业报国的最好方式。在他那里,个人、企业、国家是三位一体、融合为一的关系。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成为了他的所作所为的最好注解。


  因为工作能力强、素质高,鲁南制药集团的职工常常是被其他企业觊觎的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有一年,一家制药企业通过种种渠道获取了鲁南制药集团400多位科研人员的联系方式。对方一个人一个人地打去电话,费尽口舌,想要高薪聘请。最后,没有一个人离开。有位副总,其他企业以十倍多的年薪多次力邀,他却一口回绝:“我不能对不起赵总,对不起鲁南。”


  诚如一句古话所说: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他严于用权。在公司工作的亲属中,没有一人在公司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把鲁南制药建成一片公正廉明的净土


  历经磨难的赵志全深知:企业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改变自已,最重要的是建起一整套体制机制,用制度管住权力。真正的改革者,必须拥有不计个人得失、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意志。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赵志全正是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志于打造百年企业。在建制的过程中,有人说赵志全“六亲不认”,也有人反驳赵志全是先认“六亲”,他建立的制度首先卡住的,正是“六亲”。


  改革过程中,他深知家族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人、财、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地方!所以,赵志全用制度对亲戚说“不”。


  在鲁南制药集团厚普公司提取车间工作的梁亚辉是赵志全的亲表弟。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了鲁南制药厂,在车间一干就是18年。当时计算机专业的他还属于稀缺人才,再说有个亲表哥当厂长,他心想只要好好干,肯定有发展前途。谁承想连续四次参加物料、财务、审计等部门的招考,笔试、部门面试都通过,但最后就是过不了赵志全面试那一关。俗话还说“举贤不避亲”呢,我又不是干不好,为啥不让我干?梁亚辉心中不解,也有些忿忿不平。


  为了帮儿子一把,梁亚辉的老父亲也找到当厂长的外甥。


  “志全哪,你可得帮亚辉一把。现在当厂长了,就不认俺这个舅了?”


  赵志全笑着说:“生活上有啥难处,您尽管跟我开口。可我要是在亚辉这事上开了这个口子,我这个厂长就不好当了。您要心疼外甥,就别让我为难了!”


  老人家不理解:“是亚辉这孩子讨人嫌?还是不本分?”


  赵志全说:“都不是,亚辉好着哩。”


  “那是因为啥?”老人不依不饶,继续追问。


  “我是总经理,我做啥,职工都看着呢。如果表弟进了重要部门有了实权,心里膨胀了,出点啥事,我怎么向老舅您交代啊?我这个当外甥的该怎么收场?药厂的制度就是亲戚不掌实权,这样大伙才能都清廉。”在这件事上,赵志全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


  回老家时,老母亲拿出一大把纸条,都是乡亲们为儿女拜托安排工作或者提拔的事。母亲说,厂里你说了算。赵志全告诉老母亲,厂子的事我是说了算,但我不能这么干啊。母亲听儿子这么说,当面把这些纸条一张张撕碎。


  如今,赵志全在公司工作的亲属中,没有一个人在公司担任中层以上的管理职务,甚至没有一个人在重要职能部门工作!在别人看来难以置信的事情,已经成为鲁南人习以为常的事实。“公生明,廉生威”,赵志全的以身作则,换取的是鲁南制药公正清廉的一片净土。


  赵志全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生活作风严谨,几近刻板。从没有风言风语出现过,被人称为是一个心中只有企业的“纯粹的人”。在他带领下,领导班子也都是家庭和睦、夫妇恩爱。在鲁南制药,中层干部没有一个出现经济犯罪的,这里清正廉洁蔚然成风。


  赵志全对自己要求异常严厉,然而对社会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常说:“我们企业大了,社会责任更大了,要服务沂蒙,放眼全国。”2002年夏天,沂蒙山区大旱,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一度发生困难,费县上水连峪村村民李胜利来找赵志全反映情况,“他听着听着,脸上就冒出了汗,那副着急的样子,一点也不亚于我们。”李胜利至今也忘不了那令他感动的一幕。没过多久,赵志全就为上水连峪村打了一口深水井,建了三个拦河坝,彻底解决了用水问题。27年来,赵志全捐资助学生200多人,在扶危救困、捐资助学、打井修路、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累计近亿元。


  一封留给妻女的遗书,一张写着《忘忧草》等五首歌名的便条。忘记了家庭,忘记了自己,却视企业高于生命


   赵志全临终前,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送给家人与员工们的5首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兄弟干杯》、《兄弟抱一下》、《忘忧草》和《掌声响起来》,离别的孤独、不舍、宽慰与感伤,令人不胜唏嘘。


  其中一曲《忘忧草》,更像他的自我剖白,是他与自己的孤独对唱。企业改革的27年中,赵志全历经千磨百折,伤痕累累,却始终保持一颗纯真而高尚的心,正如歌曲唱得那样,他有一颗“伤痕累累的纯真灵魂”。


  鲁南的干部职工们都说,赵总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过度操劳而死的。从2002年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到2014年撒手人寰,整整12年间,鲁南制药集团快速发展、新时代药业崛地而起,赵志全却在病魔阴影的笼罩下异常艰难地跋涉。


  2003年春节之前,赵志全在上海做了开胸手术,术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催问年后公司业务大会的事,当他拿着材料签署意见时,黄豆(3749, 59.00, 1.60%)大的汗珠一粒粒朝下滚。大年初六,尚未得到医生同意,赵志全就执意赶回公司出席业务大会,那时没有人能从他神采飞扬的外表下面看出他经历过什么!会后,他才放心地回到医院继续术后治疗。12年来,员工们始终被他融化人心的笑容蒙在鼓里,没有看到些许悲伤与消极的色彩。


  在给妻女的遗书中,他说: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然而,他从不愿将这份艰难示人,只是默默地孤独承受着一切。


  2014年5月3日,参加完公司的业务会议后,因过度劳累,赵志全的身体每况愈下,出现了长期低烧、食欲不振、缺乏体力的症状。那时,他走起路来已经异常困难,常常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再也不是那个“一步三个阶”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了。在他生命最后的半年里,这位一米八的高大汉子体重迅速降至不足百斤。一位司机因换班一个星期没有见到他,再见面时看到他已经瘦得跟之前判若两人!这位司机心里难受极了,跑到无人的角落里大哭了一场。


  一次,3岁的外孙女喊着“姥爷、姥爷”,蹦着跳着向他奔来。他高兴地伸开双手,想要抱一抱她。过去,赵志全总是能把外孙女轻而易举地举过头顶,逗得她哈哈大笑。但这一次,他的双手再也没有力气,他努力想要抬起来,双手却仿佛已经不属于自己。赵志全长叹一声,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是赵志全坚强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流露出了脆弱和无奈。


  11月8日,或许感觉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赵志全让妻子龙广霞打电话,让远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儿赵龙回到了自己身边。匆忙赶回来的女儿,在看到父亲的那一瞬间,抑制不住心里的心酸,泪水夺眶而出。在美国求学期间,赵龙多次提出休学陪伴父亲,父亲坚决不同意。


  11月14日晚上,赵龙和往常一样为父亲洗脚,轻轻地为父亲按摩双腿,当抬起头来时,她看到父亲用慈祥的眼神对着自己微笑,赵龙也眼含泪花强装微笑。她是多么的珍惜父女俩这种单独相处的机会,虽然短暂但是很温馨。


  “唉,公司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啊。”赵志全无奈地叹息着,眼睛望向窗外的厂区。赵龙深知父亲对这片付诸毕生心血的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眷恋,心里有好多想对父亲说的话,但是都话到嘴边又开不了口。“坚强!”父亲依然面带那融化人心的笑容对她说,像是在鼓励她,又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赵龙临睡前与父亲道别,父亲挥了挥手,这一次父亲没有像以前一样给她爽朗的笑声和告别的话语。赵龙走到父亲的身边弯下腰,深深地亲吻了父亲的面颊。而这充满爱的深沉一吻,竟是父女之间的永别。


  2014年11月14日,23时57分。赵志全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爱着的鲁南制药。


  温凉河呜咽,玉带山含悲。


  11月18日的告别仪式上,近万人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殡仪馆的道路两旁,神情肃穆的人们排起了长龙。寒风轻托起手中的挽幛、泪水沾湿了胸前的白花。“赵总,您好好休息吧!”“赵总,我们怀念您!”声声呼唤中,人群跟随灵车久久不愿离去,都想再多陪赵志全一程……


  一位已经离职多年的业务员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来。在赵志全的灵棺前,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大喊“赵总啊”便泪如雨下,大声说着“赵总呀,您教我做事,教我做人……”头在地上磕得咚咚响。


  几个接受赵志全资助的学生来了。“赵伯伯,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会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学生们哽咽着立下誓言。


  崮子村的82岁的老汉陈国成也带着自己的孙子赶了过来,对孙子说:“多磕几个头吧!是他帮我们修的路、建的医务室。他是咱村的大恩人!”


  一片青山埋忠骨,满腔热血洒沂蒙。


  “献身药苑伟业丰功垂千古,嘉行盛德高风亮节励后人”。这幅挽联道出了鲁南人的心声。赵志全病逝后,鲁南制药集团的发展局面稳定,这得益于他的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得益于员工对他的无限爱戴。而他在鲁南制药点燃的改革火焰,正星火燎原。鲁南制药集团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和新的领导集体正在酝酿新一轮企业制度改革方案,并决心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实现“上百年”、“过千亿”,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制药集团。


  赵志全虽然走了,但他一心为改革、一心为群众的崇高品格,在沂蒙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杰出代表,推动着沂蒙人民在改革创新的大道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