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足迹——沂蒙精神
2023-10-30 09:32:13学院奖获奖作品
读者,你好!可以给我一点时间吗?我想要为你分享一片热土,一颗在齐鲁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一个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沂蒙。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你是否想起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沂蒙山区呢?巍巍蒙山,汤汤沂水。在这个风景秀丽,阳光和煦,微风不燥的地方一切显得那么的安泰和平。但在它的土地下掩埋的累累白骨却无不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众志成城、共赴 国难的英雄故事。
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贪婪地将魔爪伸向中国东北三省,当局国民党政府采取攘 外必将安内的政策,山东半岛被日本堂而皇之收入囊中,举国悲怆。英雄的民族岂能甘为亡国奴,沂蒙的百姓自发组织抗击日本的侵略。二十万好儿郎投身战场,十万人血洒疆场,何其惨烈,何其悲壮!沂蒙儿女同仇敌忾,在那个革命战争的年代 里,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在沂蒙大地上诞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用血肉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出无数铁骨铮铮的英雄儿女。
她叫王换于,一个从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妇女。沂蒙人亲切地称她为“沂蒙母亲”。古有“礼运大同篇”倡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有“沂蒙母亲”王换于将革命战士之子视为己出。1939年,为了照顾八路军和抗日干部的孩子,王换于提议在艾山乡设立托儿所。这一设便是一生的付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境下,她曾说“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给这些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在面对日军的无情扫荡下,她曾说“带孩子先走,把孩子先藏起来”。王换于一生养活了五十多名战士遗孤,而自己的四个孙子却饿死了。她的眼泪使人心疼,可是她却从不后悔。“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沂水寄英魂”。过去,百姓们以命换命,为的是一个个也许都没有见过面的革命战士;今天,在边关在哨所,在我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战士们站岗执勤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每一个亲人的岁月静好。
“你们守护国家,那就让我们来守护你们”这是沂蒙红嫂许下的深情承诺。战争,让一个个柔弱的女性变成了钢铁战士。巾帼不让须眉,在前线上,红嫂们曾用身体架起浮桥,让冲锋的战士们快速通过河道;她们曾抬起担架,穿梭在敌人机枪疯狂扫射的山头,救护着一个个受伤的战士。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 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在战争最需要的时候,她们推起石磨一圈又一圈,煎饼摊了一张又一张,只为了浴血奋战的将士有口行军的干粮。战士们脚上的鞋,是她们彻夜在大腿上搓麻线,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爱……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她们从未退缩过,保家卫国的路程上,她们从未停息过。她们无一不是普通的民众,却用着不普通的方式爱着党和那些可爱的人。
沂蒙精神不止存在于过去,同样存在于今天。
二十七年改革,从青丝到白发,他把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制药集团。他叫赵志全 ——一位用生命来书写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与追求,用行动来回答“怎样做人,怎样做企业家,怎样做共产党员”的普通人。却用二十七年的时光,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制药集团,从1987年10月到2014年11月,从郯南制药厂厂长到鲁南制药厂厂长到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直至生命的尽头。前前后后27年,他直面挑战,不惧风浪;他慧眼独具,领市场之先;他忠诚智慧,书写壮丽事业……多年以来,赵志全始终心系员工,不忘初心,造福社会,造福于人民。他曾说“我们的企业发展了,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赵志全一生致力于振兴民族医药,坚持改革创业,注重科技创新,勇担社会责任,罹患癌症12年仍忘我工作,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建设成现代化制药集团,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可最终他还是败给了病魔......“蒙山含泪,沂河呜咽”,2014年11月14日,暮秋深夜58岁的赵志全病倒在办公桌前,溘然长逝。
一份公司人事任命书,一份提高职工待遇的计划书,一份科研项目的审批书,一封留给妻女的遗书,一张写着《忘忧草》等五首歌曲名字的便条……这是他对世间最后的牵挂。 “天下为公,不负人民”这是鲁南制药集团的初心,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坚守初心,才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顺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小厂到集团的跨越,是初心的坚守,更是开拓进取精神的弘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今鲁南制药集团成为了一所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制药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批批先进集体的出现,一个个英雄儿女的诞生无不表明,“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
梦想并非只能是梦想,奇迹也并非不可实现。平凡普通的他们,用着坚守、奋斗、 苦干、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终南山公路隧道、港珠澳跨海大桥,火神山医院、鲁南制药集团......一项项奇迹的背后却是几代人的艰苦付出,我们未曾参与,但我们必须要牢记它们如何而来。
鉴古开今、回望昨天,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和建设明天;重温历史,是为了让更多人读懂信仰的含义,感知信仰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形成,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需要一个个普通人、一代代热血儿女前赴后继,去经历血与泪的悲,去坚守柔与刚的壮。“回顾来时路,是为了走好脚下路。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但沂蒙精神永存人们的记忆深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曾经,为了守护祖国,保护人民,沂蒙子民不惧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祖国疆场;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沂蒙精神你我又怎能忘.....